最新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鉴堂有约 > 正文
我和我的母校 ——德州学院中文系五十周年校庆
学校网站系统   2022-04-10 22:02:42 作者:崔兰霞 来源: 文字大小:[][][]

我和我的母校

                              ——德州学院中文系五十周年校庆

崔兰霞 2004级中文字专升本二班

2004我考到了德州学院中文系专升本二班九月份,我如期报道了,却带着满心的不甘、嫌弃和委屈。因为当时我心仪的学校未能录取我,所以当我来到德州这座安静的小城时,心里还是颇不平静的。可是不管怎样,我和德州学院中文系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德州,古有“九达天衢”之称,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可我2004年第一次到达德州时,惊喜地发现德州这座城繁华而不失安静,德州学院更是闹中取静,坐落于德州城东北角,紧邻锦绣川风景带。我们入校那一年学校已经扩建了校区,新建了许多栋教学楼。学校一进门,右手边就是气派的图书馆。左行不多远,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稍有历史的教学楼,这就是我们的文科楼,不知怎么的,我觉得只有这栋楼才适合中文系。德州学院中文系,有一大批学问做得深,教学教得扎实的老师:教授我们音韵学的博学多识的刘保今老师、教授方言学的是治学严谨的曹延杰老师、教授文字学的是风度翩翩的张振安老师、教授我们文明礼仪的是大气宽容的黄金元老师教授古代汉语的是幽默风趣的李升民老师,教授我们政治经济学的是和蔼可亲的刘云霞老师……离开学校十几年了,这些老师都是一次再也没有见面。但是,当年的笔记我悉数留存至今,翻开每一门课的每一本笔记,都似乎又看到了老师那可爱的脸,听到了老师的耐心讲解。最最感动的是我们入学之初的欢迎仪式,几乎整个中文系的教师都来了。德州学院中文系的老师们没有戴有色眼镜看待我们这批孩子,专升本的孩子身上那种执着的求学精神也许打动了老师们。院领导、系主任当时说了什么,我记不清了,但是老师们对我们的重视和爱我一直记到今日。还记得20067月毕业离校之前的一个晚上,刘保今老师忽然打电话给我,我跑下楼,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刘老师满头是汗的骑着自行车到楼下,兴冲冲地递给我一本《元曲鉴赏辞典》,原来那天刘老师发表文章得了150元的稿费,用稿费买了这本辞典送给我,激励我今后要认真读书。像我这样一个平凡普通的学生在德州学院得到老师这样的关爱和鼓励,不能尽述。

在德州学院,我开始了真正的读书。说不清是哪位老师的影响,说不清是哪一栋楼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说不清是哪一棵树叩开了我们的心灵……总之,德州学院时期的我们好像开始安下心来读书,不光是我,整个班级的情况都是如此,这应该跟整个中文系的风格或者是德州学院的风格有关。德州学院的校训是“崇德启智,励志博学”,而我们也确实是在那个时候得到了智慧的启迪,励志把书读下去,所以,当时我们那一届学生普遍都有很踏实的学风。而我自己也确实在20049月到20067月的德州学院时期研读了大量的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书籍。还记得2006年的夏夜,我在德州学院旧文科楼的五楼教室里,一边读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默默地流泪。那个时刻,我感觉司马迁就坐在我的对面,而我就是任安。那个时期的读书多类此。

除了可爱的老师,亲密的同学,主校区的餐厅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丰富可口的饭菜,家常的味道,亲民的价格,这一切像极了德州学院质朴的风格。尤难忘记的是餐厅里的炸蘑菇,一元钱一份,味道独特,念到今日。

当时的德州学院南校区,在南面一点的地方,与主校区错落对峙。南校区也像是一位玲珑可人的小家碧玉,静静地坐在那儿,不吵闹、不喧嚣。一进门,两边斑驳的泥墙上爬满了藤蔓。秋日时节走进去,夕照中一墙的红色叶子默默地在风中摇晃。好个读书的雅地儿!

德州学院成了我求学生涯中最留恋的学校,这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毕业15年了,多少次梦回母校,和昔日的老师、同学一起畅谈古今、欢声笑语,一幕幕校园生活如在眼前;毕业至今有15年了,当年我们班的同学遍布世界各地,遍布各行各业。同学中不乏行业中的佼佼者,像我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也有很多,不过不管身处何地,我相信德州学院踏实的学风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