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0-11-30    编辑:文学与传播         点击:

2020年11月29日,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梁国楹教授作为会议召集人之一,举办“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题研讨会”( 腾讯会议ID:427 953 399),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推动运河文化遗产与运河沿线城市可持续发展。主办单位: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承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带研究院,水资源安全北京实验室。会议召集人:宫辉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陈觉(浙江工商大学)、梁国楹(德州学院)、梁留科(洛阳师范学院)、陆林(安徽师范大学)、闾国年(南京师范大学)、齐欣(人民日报海外版)、万金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宝民(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王成新(山东师范大学)、王中良(天津师范大学)、吴欣(聊城大学)、张宝秀(北京联合大学)、张军海(河北师范大学)等。


会议日程:    

时间

演讲题目

报告人及介绍

9:00-9:20

开幕式,宫辉力主任委员致辞

宫辉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授。

9:20-9:40

河流石不转——大运河上的流动书法博物馆

周侃,书法博士、戏剧戏曲史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唐代书法史、艺术史、专门史研究,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等,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书法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编著、教材多部。

9:40-10:00

中国大运河(北京段)文物遗产数字化与遥感监测评估

陈品祥,教授级高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负责基础测绘、航测遥感、测绘调查、地图文化工作。致力于城市体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规划发展等方面研究。曾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科技进步奖、北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一等奖等。

10:00-10:20

运河学学科建设

吴欣,女,烟台大学教授、《中国大运河蓝皮书》主编。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人文社科基地——“运河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运河文化学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国内首个“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建设。获得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10:20-10:40

黄河文化带保护传承路径

万金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水文气候史研究、水利文化研究,主持或参与研究课题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执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余部,任《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编委。撰写的多篇调研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10:40-11:00

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建设特色研究

刘怀玉,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运河文化。主持完成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水利厅等市厅级课题25项以及学校课题15项。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主要代表作为《人民日报》(理论版)论文2篇、《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1篇,专著1部。

11:00-11:20

运河京门:通州张家湾运河古镇及其当代塑造

王铭,历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中古礼制史研究、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中国史研究》、《考古》、《中华文史论丛》、《民俗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全国古委会科研项目1项。

11:20-11:40

京杭大运河沿线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孟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大运河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与GIS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友情链接: 德州学院

德州学院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0534-8985817 电子邮箱:dzxyzwx@126.com

地址: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邮编:253023